鹽湖就如字面意思是產鹽的湖。我國的鹽湖除了產鹽以外,鹽湖中還富含很多其他珍貴資源。其中鋰資源已經是新一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了。近年來隨著鋰電池技術的成熟,移動端設備、儲能設備的廣泛使用,特別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,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、增長也最快的鋰消費國,早在2019年中國鋰消費占全球鋰消費的54%。
鹽湖
每一個鹽湖曾經都是正常湖泊,若湖水進出的河道因為地質變化或降水量減小而無法流通,湖水就會開始蒸發,走掉的全是水分,留下的是水中溶解的礦物質和鹽分日積月累下來。就仿佛燒菜收湯收過頭了,湖水越來越咸,各種元素含量也越來越多。
我國東部的水基本都流進大海,沒機會形成鹽湖,所以鹽湖均在西部,擠在內蒙古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四個省理,而其中青海和西藏鹽湖鹵水資源占90%。鹽湖除了產鹽以外,還富含鉀、鈉、鎂、鋰、硼等寶貴資源。
鹽湖提鋰&污水處理
為什么要發展鹽湖提鋰
我國的鋰電池產業原料用量大,然而如此重要的資源,我國主要還是依賴國外進口,因為我們的鋰資源大部分是鹽湖鹵水類型,儲量也只占全球7.9%。提取難度大,生產成本高,導致鹽湖資源開發程度也較低。因此實現我國鋰資源自主可控,突破國外卡脖子的現狀,發展“鹽湖提鋰”技術成為關鍵。
污水處理&鹽湖提鋰
崗位要求:
鹽湖提鋰和污水處理之間的關系,還得從技術說起,沉淀法、煅燒浸取法、碳化法、溶劑萃取法、吸附法、電滲析法、膜分離法七種技術相互配合又各顯神通。
每一種方法都有優劣勢,也不是所有的鹽湖都采用一樣的模式,需要因地適宜。例如:青海、新疆的鹽湖里面鋰和鎂都挺多,他倆理化學性質一分接近,混在成品里難舍難分,直到近期才在技術上有較大突破;西藏的鹽湖含鎂較少,但是海拔高、周圍多山地,前幾年用沉淀法開采時,在當地只能做成半成品,還要運到上千公里外的甘肅繼續加工。另國家雙碳戰略管控嚴格,像一些污染嚴重的方法,比如碳化、煅燒、萃取,就從源頭上被pass掉了。于是現在國內做鹽湖提鋰的公司就把吸附、電滲析和膜分離技術組合使用。
膜分離技術
吸附、電滲析和膜分離技術都是污水處理工藝中很常見,其中膜分離技術也是出水達標的關鍵技術。膜分離過程是一個高效、環保的分離過程,是多學科交叉的高新技術,在物理、化學和生物性質上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特性,具有較多的優勢。
膜是具有選擇性分離功能的材料,利用膜的選擇性分離實現料液的不同組分的分離、純化、濃縮的過程稱作膜分離。它與傳統過濾的不同在于,膜可以在分子范圍內進行分離,并且這過程是一種物理過程,不需發生相的變化和添加助劑。因此膜分離技術在鹽湖提鋰過程中也是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但是,也不是所有的膜元件都合適鹽湖提鋰。需要選擇耐高鹽,耐高濃度,抗污染,扛衰減等特性的膜元件。例如海納納濾膜8040,反滲透RO膜8040HOC,8040FR等。
耐高鹽·抗衰減
耐高濃度抗污染